【县市人大】文山市东山:
以阵地为基机制为纲 激活民主实践“神经末梢”

作者:许昌庆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文山人大网     时间:2025/9/23 15:01:37     点击数: 2380          

  在文山市东山彝族乡,乡人大主席团以11人的精干队伍为核心,引导58名市、乡两级人大代表,依托“两站三室”阵地,通过机制创新与实践深化,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念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,让民主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
  阵地“四化”建设:筑牢民主实践根基

  东山彝族乡人大主席团将阵地建设作为民主落地的“先手棋”,严格按照“八有”标准打造多元化活动平台,高标准建成乡级人大代表工作站、市级乡村振兴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,以及荒寨、合掌、南林3个村级代表联络室,形成“乡级统筹、村级延伸”的阵地网络。


  人大代表讨论活动阵地建设

  值得关注的是,乡人大代表工作站融入信息化基因,配备云屏显示设备、触摸屏一体机等设施,实现制度公示、代表信息、工作动态“三公开”;依托云南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搭建的网上站室,更让代表活动打破时空限制。通过制度化、规范化、专业化、信息化“四化”建设,阵地成为联系群众、推进治理的“固定窗口”。自2022年9月运行以来,乡人大代表工作站被文山州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票决制“四张单单”创新高地,成为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单元的“文山名片”。

  “四张单单”闭环:让民生实事精准落地

  “群众想要什么,我们就办什么;办得怎么样,人大来检验。”东山乡创新推行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“四张单单”模式,构建起全链条民主机制。


  人大代表视察民生事项

  在“群众点单”环节,通过代表活动室座谈、公告征集、履职平台扫码、网络直播互动等多元渠道,2021年以来累计收集进村道路硬化、人畜饮水、产业发展等民生诉求130件,实现需求与项目“精准对接”。进入“代表定单”阶段,“乡政府班子会研究—人大主席团会议讨论—乡党委会研究—代表团讨论—人代会表决”的“五会审定”机制,确保项目筛选全程民主。而“人大验单”环节的“三次监督”(视察进展、听取报告、满意度测评),推动南林村通村道路、农村供水保障等一批项目从“纸上”落到“地上”,实现民生实事从“办得了”向“办得好”的跨越。

  多元实践创新:架起民意沟通“连心桥”

  “家门挂着代表牌,扫码就能说事儿。”2019年推行的“代表家庭户”挂牌制度,将45名农村代表的信息“亮”在群众眼前,让每户代表家都成为民情联络点。同步推出的“代表二维码”“站室二维码”,实现群众诉求“线上接单、线下办理”,2023年以来已收集社情民意51条,化解矛盾11起。

  “两联系一述职”活动更让民主实践走深走实。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、代表联系选民,再加上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,形成责任闭环。2023年至今,代表走访接待选民330余人次,收集意见建议151件,转办处理121起,推动争取市级资金196万元,解决了道路建设、污水整治等一批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在“站室吹哨、代表报到”机制下,12场民情恳谈会、民主议事会相继召开,让群众从“旁观者”变为基层治理“参与者”,成功解决实际问题21件。

  能力提升+融媒赋能:激活民主内生动力

  代表履职能力直接关系民主实效。东山乡人大主席团通过“走出去学、请进来交流”双向发力,2023年组织代表到坝心乡、德厚镇、广南县等地,学习创文创卫、红色治理、产业运营等经验;同时接待州内外多批考察组交流互鉴,为发展注入新思路。在重大项目建设中,代表们全程参与龙潭变电站、光伏发电项目监督,协调解决食用菌基地用地纠纷11起,彰显履职担当。


  组织人大代表考察学习

  为让民主声音传得更远,乡人大主席团打造“融媒体+人大”品牌,拍摄代表履职短视频12个,制作《四张单单幸福诞生记》等专题报道,20篇工作信息获州市采用,《民生项目听民生》等稿件更登上《人民日报》《人民代表报》,让基层民主实践可感可触。

  五年成效彰显:民主活力结出民生硕果

  五年来,东山乡人大代表工作站在乡人大主席团领导下,累计票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50项,投入资金5701.84万元,惠及2425户1.1万名群众。从2023年实现所有自然村通自来水,到2024年完成40个村小组进村道路硬化全覆盖,道路、饮水、环境、产业等领域的民生短板逐一补齐,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持续提升。

  “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工作站建设,让其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‘桥头堡’。”乡人大主席团负责人表示。东山彝族乡的实践生动证明,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基层便能焕发蓬勃生机,人大代表工作站正成为连接民意的“连心桥”、基层治理的“主阵地”、民主实践的“大舞台”。

  • +
  •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