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丘北县各乡镇人大主席团以“精准监督”破解治理堵点,以“专业服务”激活产业动能,以“民生实事”回应群众关切,在基层一线书写履职答卷。
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是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“必答题”,也是群众关切的“心头事”。新店乡人大主席团以“调研—建议—监督—整改”的闭环机制,推动治理难题逐个破解。为摸清“家底”,乡人大主席团牵头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全乡各村组,通过实地丈量管网长度、查看设施运行状态、与村民座谈交流等方式,详细掌握了污水产生量、排放路径、处理设施运维等核心数据。调研中发现的污水收集率低、设施维护缺位、排放路径混乱等3大类8项问题,经专题研究后,精准提出“分类建设处理设施、健全运维机制、纳入民生实事”等针对性建议。

图为安装排污管道
在推进过程中,乡人大主席团将治理项目列为年度监督重点,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、组织代表视察、开展“回头看”等方式全程跟踪。截至目前,已开展调研监督活动5次,提出整改意见10余条,推动解决了设施闲置、管网破损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。
如今,全乡126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,16公里污水管网纵横延伸,覆盖26个村小组,污水收集率与处理率显著提升,昔日“污水横流”的景象被“清水润村”的新景取代。
锦屏镇人大主席团以群众急难愁盼为“靶心”,以办好实事为“切入点”,用精准履职点亮民生之光。清平村委会中清平、清安两个村小组的活动广场、公共区域及村内主干道长期无路灯,一到夜晚便漆黑一片,给老人、儿童及晚归务农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。为解决这一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锦屏镇人大主席团梳理群众诉求、实地调研核实、汇总代表意见,通过州、县、镇三级人大代表持续跟踪建言,最终推动该项目被纳入2025年州级人大代表建议,争取到专项经费10万元,用于在村内主干道及公共区域安装太阳能路灯。

图为安装路灯
经过前期充分筹备,施工队伍于2025年6月21日正式进场,推进材料运输、障碍清整与灯杆组装等工序。历时十天紧张施工,五十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整齐矗立在村道两侧。每当夜幕降临,明亮的灯光沿着道路次第绽放,不仅彻底告别了村民“摸黑出行”的历史,更让每一位晚归的村民体会到政策为民的暖心守护。“太好了!安装了路灯,晚上出门散步、跳广场舞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清路了!”清平村村民李大妈望着刚装好的太阳能路灯,笑得合不拢嘴。
树皮彝族乡人大主席团聚焦辣椒产业,依托实施的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辣椒产业发展条例》,成立了辣椒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,创新“产业+代表+服务”模式。针对农户种植技术参差不齐的问题,工作站量身定制“三大课堂”,让技术服务精准滴灌。在辣椒育苗、移栽、采收等关键节点,“田间课堂”准时开讲,专业代表与技术骨干手把手传授整地施肥、水肥管理等实操技能,30余场次培训覆盖1200余名农户;“培训课堂”邀请省州农科专家与本地“土专家”,围绕高产栽培、病虫害防治等开展集中授课8次,为200余名种植大户、合作社骨干“充电赋能”;在树皮乡辣椒育苗中心设立的“实地课堂”上,县人大代表肖凤梅等组建的“技术指导小组”现场演示标准化操作,推动500余户农户实现种植管理精细化升级。

图为树皮乡发展的辣椒产业
为打通产业发展“堵点链”,工作站开通“三通道”响应机制。每月10日的“田间接待日”上,代表与农技专家现场解答种植技术、补贴申领等问题;“流动服务队”针对土壤酸化、根腐病等共性问题巡回攻坚,解决难题32个,提供个性化方案15套;微信服务群、融媒体平台等“线上平台”推送农技知识、价格预警等信息60余条,覆盖2000人次农户。各级代表主动认领“缺水灌溉”“品种改良”等痛点问题8个,推动建成小型灌溉设施3处,引入优质品种2个,从源头夯实产业竞争力。
与此同时,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80余次,精准对接农户与市场需求,创新搭建“合作社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。通过引进瑞涛、德品等合作社,提供“育苗+指导+订单回收”全链条服务,带动300余户农户参与,推动辣椒产业不断壮大。
2025年,丘北县辣椒种植面积达35.13万亩,预计产量30.56万吨,全产业链产值25.39亿元,带动3.92万人就业,劳务经济收入4.9亿元,小辣椒真正长成了带动群众致富的“大产业”。
从污水管网延伸的“治理深度”,到背街路灯点亮的“民生亮度”,再到辣椒产业链上的“增收温度”,丘北县基层人大始终以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的担当,将监督的“力度”、服务的“精度”转化为群众获得感的“浓度”。这份“把小事办实、把实事办好”的履职答卷,正是人大力量融入乡村振兴血脉的生动诠释。
下一步,丘北县各级人大将以更精准的监督、更务实的服务、更有力的担当,让清水常流、产业常青、民心常暖,在基层建设的广阔天地间续写更多“民安乐业”的新篇章。